刻意周刊No.20丨读者群
“即使在今天,也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主宰和控制自己的思想,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还是靠着想象和冲动来处理生活的。”——韦尔斯《世界史纲》
“即使在今天,也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主宰和控制自己的思想,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还是靠着想象和冲动来处理生活的。”——韦尔斯《世界史纲》
爱是一场搏弈,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、势均力敌,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息。因为,过强的对手让人疲惫,太弱的对手令人厌倦。——夏洛蒂·勃郎特(Charlotte Brontë)
我們讀的越少,我們讀的東西越有害。 The less we read, the more harmful it is what we read.——Miguel de Unamuno(西班牙著名作家、哲學家)
知识的诅咒(Curse of knowledge),即所谓专家盲点,是一种认知偏差,指人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,下意识地假设对方拥有理解所需要的背景知识。专家盲点也是教育的重大阻碍之一。——维基百科
一个人如果将他自己描述得很好的话,他十有八九是在撒谎,因为任何生命从内部审视都只不过是一系列的失败。——乔治.奥威尔
❝ 在斯特罗姆多年来花了这么多时间学习领导力,读了那么多关于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CEO的书,做了那么多个人提升方面的探索后,他意外地发现——自己不是老板 ❞ ——《解密 Instagram》
想想看,人类这个物种当中,有些成员已经可以做到把探测器送到火星上去了,但另外一些成员连字都不认识。人类绝对是地球上个体之间差异最大的物种,人类的很多问题即源于此。
如果你没有为商品付钱,那么你就是商品本身。——纪录片《监视资本主义:智能陷阱》
本周开始春节假期,首次在京过年,提前更新一期,祝朋友们牛年大吉,愿你2021,夜里有灯,梦里有人,平安喜乐,得偿所愿。也希望2021我能通过刻意周刊认识更多朋友!
生活中所有最大,最重要的问题,本质上都是无解的... 它们永远无法被解决,只能因为人长大长出来后 (outgrow) 而变得无关紧要... 这个问题不是按照自身的逻辑被解决,而是当面临一个新的更强大的生活的冲动时,慢慢淡化。——瑞士心理学家 卡尔·荣格
每个时代,自由和常识都面临着四大挑战:强人对权力集中的渴望;穷人对财富不平均的怨恨;无知者对乌托邦的向往;无信仰者将自由和放纵混为一谈。——剑桥大学历史系教授阿克顿勋爵
迅速歼灭不该做的事情,接着对该做的事情发起熟练的、跨学科的攻击,然后,当合适的机会来临——只有当合适的机会来临——就采取果断的行动。——穷查理宝典丨查理·芒格的智慧箴言录
智人这个物种独有的语言能力能够允许我们对虚拟事物进行想象,从而组织起复杂的社会,通过分工合作获得了更高的演化效率。但与此同时,这种能力也让我们的大部分个体陷入更悲惨的处境,从古代被神权和王权压迫的农民,到现在被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剥削的劳工,无不如此。每一轮革命和飞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模式,反而是把这个模式的利和弊推到更极端的地步:人类的想象力越发达,每个个体面临的苦难就越深重。——《人类简史》尤瓦尔·赫拉利(Yuval Noah Harari)
我再度深切地意识到,一个工人一旦在工会里谋得了职位,或是进入了工会政治圈,他便立刻跻身中产阶级行列,不管他自己愿不愿意。如此来说,和资产阶级战斗的结果就是自己也就变成了资产阶级。事实上,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不可能不同自己的收入水平相挂钩。——《奥威尔日记-通往威根码头之路》
所谓「有生活基础」,是他(指)不是个处于崩溃边缘的人,遇到事情不妙,他可以退回到他的旧有生活裡去。有馀地的人物才有趣。一个人物活得没有馀地了,便会做出动物式的情感,虽有爆发力,但毕竟太简单了。 而一个人物有馀地有退路,则他的存在,就可玩味。 – 徐皓峰
我们这个时代,大家各自分散成个体,每人都隐进自己的洞穴里面,每人都远离别人、躲开别人,把自己的一切藏起来,结果是一面自己被人们推开,一面自己又去推开人们。
—— 陀思妥耶夫斯基《卡拉马佐夫兄弟》
我对任何唾手可得、快速、出自本能、即兴、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。我相信缓慢、平和、细水长流的力量,踏实,冷静。——卡尔维诺
一个日本民间传说:在深山里,有一种特别的蛤蟆,它和同类相比,不仅外表更丑,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。人们抓到它后,将其放在镜子前,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,就会吓出一身冷汗来,那冷汗,就是蛤蟆的油,这种油,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或烫伤的珍贵药材。
著名人类学家斯科特(James C. Scott)在《农民的道义经济学》里的比喻:“每个人都长久地站在齐脖深的河水中,只要涌来一阵细浪,就会陷入灭顶之灾。”
国家需要劳动力时,年轻人被要求卖力劳动;国家需要消费者时,年轻人被要求大方购物;当国家需要下一代劳动力和消费者时,年轻人被要求婚育。——日本新世代社会学家古市宪寿